close

細說老北京的“洋樓”

原標題:細說老北京的“洋樓”



朝內81號因同名電影而出名



東交民巷與臺基廠大街交叉口東北角的聖米厄爾教堂

■張雙林

“洋樓”泛指由歐美人設計的西式樓房。北京在歷史上沒有租界,也不是開放口岸,“洋樓”並不多,與上海、天津及廣州等城市相比,數量更少。但是,老北京的洋樓有許多特色,這是其他城市難以相比的。

最早的洋樓是教堂

北京是五朝帝都,民富國強的年代,不許洋人在此大興土木,北京大規模出現洋樓的時期是八國聯軍入侵之後。在此之前,東交民巷使館區的外國使領館的建築大多使用的是中式建築,大小洋樓並不多見。比如說,此前英國人強占瞭清朝翰林院為館址;1900年後,設在東交民巷的和碩肅親王府及寫過“與鬼為鄰,望洋興嘆”楹聯的大學士徐桐官邸等都成瞭使領館。這些地方即便為洋人所有,中式建築還是占主導地位,隻是後來陸續拆舊建新,才出現瞭洋樓。

最早在北京出現的西洋式建築應該是天主教堂瞭。北京城內主要的天主教堂有東西南北“四大堂”及東交民巷的聖米厄爾教堂和阜外馬尾溝教堂等幾處。東堂在王府井八面糟大街路東,最早建於清順治十二年(1665年),後經戰亂被毀,現在的東堂是1904年用庚子賠款重建;西堂在西直門內大街路南,教堂建於雍正元年(1723年),因兵火損壞,西二手餐飲設備估價堂多次重建,1912年又在舊址上重建塔樓;南堂在宣武門,其歷史最悠久,由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建,慘遭兵火之災後,順治七年(1650年)又重建,後在庚子事變中被義和團燒毀,現在的建築是1904年後重建的,用的也是庚子賠款;北堂最初建在中南海內,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同治四年(1865年)移址在西什庫大街重建,為此清廷給瞭他們一大筆銀子。

天主教來自西方,來華的傳教士以意大利、法國、比利時人為主,這些教堂的建築風格與這些國傢息息相關。如北堂(西什庫堂)主樓大堂屬哥特式,講經大堂內有明柱36根,被認為是巴黎聖母院的翻版;南堂、東堂及聖米厄爾教堂也是哥特式建築,都建有高聳入天的塔樓,這種建築方式保留瞭古羅馬及歐洲文藝復興的特點,在古城的建築群中,別具一格,十分顯眼。

不過,北京的基督教堂沒有瞭哥特式莊嚴神秘的建築特色,而是融入瞭大量的中國建築元素。一些教堂做為北京最老的洋樓,能在紅墻碧瓦的古城中保留至今,表現出北京人的包容精神和友善,也體現出京城建築的多樣化。

京城多處有“洋樓”

北京“洋樓”比較多的地區在東、西交民巷及崇文門內大街一帶。“洋樓”有的是星羅棋佈,有的是集中成片。東城至少有兩處成片的“洋樓區”,一處在今天的北京站西;另一處在今天的外交部街西口路北。北京站西的這組洋樓在近年還得到瞭修葺。據瞭解,該處的七八幢小樓建於清末民初,主要是讓修建京奉鐵路的洋人工程師和高級管理人員居住,樓與樓之間互無關系,獨立存在,很適應歐美人的生活習慣。

外交部街西口路北的這組洋樓是清一色的美式鄉村別墅形。這組樓建於1918年,1921年完成,曾是協和醫院的高級醫生和管理人員的宿舍,是協和醫院的配套工程,建設資金是庚子賠款的一部分,故而建得豪華壯麗。這組小樓在一個大院裡,各個樓“獨自為政”,互不幹擾,樓內有供暖、洗浴設備和廚房餐廳,每幢樓的居住面積有600多平方米。由於建築的洋味十足,曾成為多部電影的外景地。頗受註目的朝內大街81號由兩幢洋樓組成,雖為傳聞困擾,但是這種形制的樓房在北京是不多的。

老北京的洋樓並非全與洋人有關,像香廠路的泰安裡就是一例。這組洋樓與洋人毫無關系,結合瞭許多中式元素,仿上海裡弄式住宅而建,由六棟平面和立面基本一致的二層樓房合圍而成。泰安裡是北洋政府時期新市區規劃的一部分,是香廠新世界遊藝場建築的輔助建築。新世界遊藝場是仿上海大世界而建,故而泰安裡建成瞭石庫門式樣,在遊藝場經商、賣藝的一些人住進瞭泰安裡。泰安裡的建築形式在灰磚黑瓦的平房區內出現,在當時是很顯眼的,人們到這裡仿佛來到瞭上世紀的上海。現在泰安裡仍保留下來,還有人居住,而且掛上瞭區文保的牌子。

洋樓並不全是民居,有許多是為銀行而建。上世紀20年代前後,不少外資銀行進入北京,為瞭證實它們資本雄厚,往往以銀行大樓的規模來顯示。於是東、西交民巷出現瞭多座“銀行大廈”,如英國的渣打銀行、美國的花旗銀行、法國的匯理銀行等都在東、西交民巷內蓋瞭大樓,乃至東洋日本的正金銀行也在東交民巷內“安傢落戶”,蓋瞭一座有塔樓的歐式大樓。當年設在東、西交民巷的中國人辦的銀行也以洋樓展示,如1913年建的鹽業銀行大樓、1922年建的中國農工銀行大樓、1920年建的保商銀行大樓、1924年建的大陸銀行大樓、1931年建的交通銀行大樓及1931年建的中央銀行大樓等都氣勢恢宏。如今,這些大樓中不少被留存下來,有些還是市級“文保單位”,成瞭天安門廣場夜景景觀的一部分。

原來的京奉鐵路車站(東站)和京漢鐵路車站(西站)分佈在前門城樓東西,它們的建築式樣也是歐式。西站在上世紀50年代後拆瞭,東站仍有建築遺存,隻是在上世紀60年代修地鐵後塔樓的位置發生瞭變化。原來的塔樓在南側,而今出現在北側,不少人以中古餐飲設備買賣為是“原汁原味”,其實是重建的。當年在拆建時,留下瞭塔樓(鐘樓),拆瞭站房(候車大廳),重建後又在塔樓南建瞭站房。

二手設備收購西合璧的“洋樓”

北京作為古都,幾百年來遺留下來的建築獨具魅力,對後來建築師們有巨大的沖擊力、影響力和震撼力,尤其是一些國外建築師更是從中借鑒,於是北京的許多洋樓都是中西合璧。這些建築風格主要體現在上世紀20年代前後建的醫院、學校、火車站等公共建築上。

老協和醫院是在豫王府舊址上建的,醫院在建築上融古貫今,大量使用琉璃瓦,並保留瞭豫王府的石獅及加工制作瞭漢白玉石欄等。但室內的設計是“全盤西化”,尤其醫療設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老同仁醫院舊稱法國醫院,其建築物是法式中加瞭眾多中國元素,從外表幾乎看不出是法國建築瞭。北京醫院是在原來德國醫院的基礎上建的,而德國醫院則是德式與中式建築的結合,是歐洲人在建築上“入鄉隨俗”的表現。外國人辦的醫院喜歡“中西合璧”,中國人辦的大醫院也如此。坐落在阜內白塔寺東的原中央醫院是我國著名的流行病及防控鼠疫專傢伍連德博士倡議興建的,從1915年倡議到完工僅為一年多時間,從設計到施工均是中國人,借鑒瞭許多歐洲建築風格。至今,這座中西結合的建築仍然是醫院。

一些學校中的洋樓也是中西結合,尤其是當年的教會所辦學校更是如此,如燕京大學、清華大學、中法大學、輔仁大學等等。一些中學也是如此,像通州的潞河中學、燈市口的原貝滿女中、育英中學及新文化街的魯迅中學、新華街的師大附中等都有中西結合的建築。令人欣喜的是這些建築至今還存在,所在學校都是名校。

清末民初時,社會革故鼎新且受“西風東漸”影響,一些衙門也沾瞭洋味兒。設在鐵獅子胡同(今張自忠路)的大清海軍部、陸軍部的大樓就是中西合璧建築的典范。“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建在東堂子胡同,後又遷到外交部街,東堂子胡同的建築在1958年拆瞭,但在外交部街上仍有昔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一些建築遺存,衙門的大理石門樓已徹底“歐化”。

老北京的“洋樓”是北京歷史建築的“另類”,亦是古都風貌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歷史的見證,它理應得到保護和重視。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一川抽水肥清理行|台中抽水肥|台中市抽水肥|台中抽水肥推薦|台中抽水肥價格|台中水肥清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ow484k0a8 的頭像
    wow484k0a8

    能夠擁抱你

    wow484k0a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